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班级文化建设的道与术——记中学部骨干教师论坛

 

 

 

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2017年1月7日,中学部骨干教师赴南京举行了“班级文化建设的道与术”的主题论坛活动,在这个论坛上来自中学部的骨干教师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道与术进行了主题发言与热烈讨论。

首先发言的是廖仕斌老师,她从三对反义词入手,深入浅出的讲解了自己在带班时的道与术。

1、是与非。从一个乞丐励志要改变现在的生活,却只羡慕另一个乞丐每天乞讨到的钱比自己更多的故事来引出要对学生的认知进行矫正,让其学会辨析是非。遇见事情后学会比较事情、讨论事情,在结局和过程中学会辨析是非。例如一个孩子英语课上边听听力,边写地理导学案,被批评后表现出来的不理智与冲动情绪,在老师引导孩子自身对事件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找到解:违反课堂纪律的背后是一心二用的不良思维习惯与行为习惯。

2、进与退。在寻求与任课老师的同盟的基础上,与家长之间的“较量”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需要掌握好进退的天平。开学初的校车问题上老师对家长在微信群里的不恰当言论不依不挠与男生宿舍搬迁时的老师对家长言语的温婉就是最好的例证。在与个别特殊学生家长沟通时的时而坚持上门家访,时而退一步调整地点与时间,一进一退的松弛有度终获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

3、大与小。在教育学生时不抱教条主义,灵活把握标准,随意大小。全班就一个孩子的桌肚脏乱差,可能需要一个严厉的态度与严格的措施;而如果全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存在这个情况,可能就只需要一个温柔的鼓励与改正的时间与机会。

外在刚硬的廖老师,在进退之间诠释着育人的哲理。

接下来王卫青老师的发言从各国优秀学生标准入手,围绕伊顿公学校长好学生标准“热情、社会责任感、恒心”展开了阐述。

根据这个标准,她制定了孩子初中四年的培养计划:

预备、初一年级,着重于培养好的学习习惯、阳光心态、团结协作能力,鼓励发展业余爱好;初二年级鼓励参加学科竞赛,提倡参与班级管理与学校管理;初三年级鼓励学习上互助拼搏。

结合四年培养计划与伊顿公学校长好学生标准,开展班级的管理与文化建设。

1、热情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孩子学习的热情。利用班会课等阵地展示科学的魅力,例如给学生观看一个美国青年学生因为家人癌症而发明的检验检测癌症方法的视频,让孩子们认识到:学习,让我们拥有去爱的能力。其次要培养对生活的热情,例如鼓励孩子们发展业余爱好,不仅仅是灌输、强调业余爱好的意义,还落实成措施:开学初询问、鼓励,学期中展示、学期末奖励等。

2、责任感的培养。责任感最先需要端正是非观,引导孩子不要过度关注明星、消费等,营造积极的氛围,例如给学生推荐好书《靠自己去成功》、《居里夫人》,给学生观看两弹一星的视频。其次鼓励孩子做班干部,承担班级事务,并且制定量化考核等。

3、恒心的培养。要让孩子知道老师对他们是高要求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学生的恒心来自老师的韧劲。对老师来说,恒心需要付出更多,早读与早餐之间的纠结、午休与午自修的对抗、按时下班与陪伴学生的挣扎,这是一门需要博弈的学问。

外表温婉的王卫青老师内心宽广、坚毅,硕果累累。

接下来发言的是任江萍老师,唯一的一位剑桥班老师。她说老师的智慧是灵动的,也需要神秘感,不要让学生知道自己下一步的行动;在有平台展示的时候,作为后盾推动学生敢想敢做敢秀;在碰到问题学生时,因材施教与循循善诱是法宝。

陈钦谊老师的“以终为始,陪伴成长”让孩子在进入预备的时候就带着“你想让自己四年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开始学习。根据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给孩子从预备到初三分别制定了成长主题词:自律、自主、自强、卓越。充分的相信孩子,定期开展精神引领活动,为孩子量身定做个人规划表,让孩子心神安宁的学习。

最后发言的是王继华老师,她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的替学生着想,给孩子找精神上的依靠。她认为在繁杂的班级工作中,让孩子看到班级事务背后的更大意义是很重要的。当然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要学会把坏事变成好事,才能让孩子真正的在错误中成长。

这五位老师的发言,只是班主任们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取得成效的一小部分,但是却让我们有了大收获,也有了反思。

道,是眼光,是战略;术是手脚,是实践。有道无术,魂不附体,只能坐而论道,束手无策,无法行动;有术无道,体不附魂,只能手忙脚乱,乱创乱试,事倍功半。

班级文化建设的道与术,吾将上下而求索。